手机兰州新闻网

首页| 兰州| 新闻| 政务| 房产| 旅游| 汽车| 教育| 财经| 健康| 公益| 女性| 艺术| 企业| 兰州日报| 兰州晚报| 全媒体矩阵
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本网专题>网络中国节·春节>新春资讯 正文

兰州社火看门道 非遗项目知多少

2020-01-22 00:00:00 智能朗读:

道台狮子

道台狮子

扫码更精彩

扫码更精彩

    上脸,戏服舞衣已备好,春节到了,社火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活动,让城市、乡村的空气都沸腾了起来。粗犷雄浑的兰州太平鼓、惊险刺激的永登高高跷、原始豪迈的西固军傩、艳丽璀璨的什川灯火……别只顾着看热闹,这些项目可都是非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那么,你知道兰州社火里还藏着多少非遗项目吗?

    1、兰州太平鼓,是一种具有浓郁西北风情的汉族鼓舞,因其含有庆贺太平的美好寓意,是市民最喜爱的表演形式之一。兰州太平鼓自具特色,以圆柱体为基本造型,体积硕大,用麻拧成鼓条(或称鼓鞭)擂其鼓面,素有“天下第一鼓”的美誉。2006年5月20日,兰州太平鼓被列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   2、苦水高高跷,是永登县的传统民俗文化。起源于元末明初,到现在已有近700年的历史。高高跷是当地一门祖辈相传的舞蹈表演艺术,也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中一个传统的保留节目。表演者穿上传统的戏剧服装,画上秦腔剧中人物的脸谱,拿上道具,踩上高高跷,排成长队,在太平鼓队强大阵容的引导下上街表演。苦水高高跷跷腿的高度达3至3.3米,居全国之冠。2006年5月20日,苦水高高跷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   3、什川彩灯,也称灯火。灯火是夜社火的前锋,常见的有红纱灯,宫灯,荷花灯,西瓜灯,竹马灯,鲤鱼灯,生肖灯等等。什川花灯还保留着最原始的扎裱之法,所用光源还是蜡烛。摇曳闪烁的花灯和铿锵有力的鼓声,穿梭在偌大的村庄,社火队每到一处,就会有围观的人群挤个水泻不通,密集的炮声响起,能震破人的耳鼓。什川灯火是甘肃省人民政府2017年10月18日公布的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    4、永登硬狮子,与一般的舞狮不同,狮子头更大更重,狮子身躯内部为木条做成的硬架子,身长约两米八,高约一米八。狮子由两个人共同舞动,引狮人和狮子在表演中都按照八卦图行走,硬狮子舞对表演者的体能和技艺有很高的要求,一般都是习武之人。永登硬狮子舞于2011年被列入甘肃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   5、西固军傩舞,是一种最古老的“民间古军傩舞”,至今已传承千年。军傩是原始“巫舞”的演化。军傩演出时无唱词,无音乐伴奏,表演时表演者自始至终,大声齐喊“咳!咳!咳!”行步有固定的姿态,表演者戴着傩面在鼓声中舞蹈。军傩的主要内容是狩猎、征战、祭祀英烈、庆贺胜利等。2006年,西固军傩被评为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    6、皋兰铁芯子,是在清朝时期由华北地区来凉州经商的人传入的。把小孩装扮成某一传统故事或戏曲中的人物,分两层或三层固定在铁支架上,铁支架不外露,而是隐藏在戏装下面,相互连接在一起的,支架根端固定在平台上。铁芯子表达了皋兰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、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。

    7、何家营滚灯,是北宋年间从陕西传入,一直在何家营等地流传,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。社火中的滚灯数量不等,据当地老人介绍,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最红火时滚灯数量达到了108盏之多。表演者着古装,扮成历史人物,按照一定的阵图分摆阵、巡阵、撤阵三个阶段进行表演,动作以走、跳、举、滚为主,布局严密、节奏快变化多,场面十分壮观。2011年,何家营滚灯被列入甘肃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   8、道台狮子,一百多年来它作为青城的一种杂技社火流传至今。舞狮活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,各地玩法基本相同。但青城有一种玩法则别具一格,必须用长条板凳或者方桌搭起高山架来玩,并由猴子和猩猩配合表演,动作惊险玄妙,故事幽默有趣,且表演者必须有武术功底才能登山表演。2007年道台狮子被列为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    9、马衔山秧歌,主要流传在兰州市榆中县马衔山一带。由20岁左右的青年男性扮演姑娘队和窑婆队,一般由20—60人组成。在筒子鼓和胡琴、笛子等民乐的伴奏下,以唱为主,边唱边舞,在表演时借鉴或模拟古代战阵、仪仗队、生产活动及动植物形象等,动作轻巧沉稳,柔美大方。唱词内容丰富,集群众性、多样性、趣味性、知识性为一体,是反映当地民众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的“百科全书”。属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

    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仲玉琦

来源: 兰州新闻网 兰州晚报

关闭